Beware of fake advertisements on social media using the SGH logo to promote products. SGH does NOT promote, advertise, or endorse any particular brand or produ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ealthcare Services Act. Stay vigilant and ignore these fake advertisements.

居家病房计划4月起将被纳入公立医院主流医疗服务
06 Mar 2024 | Lianhe Zaobao
By 李庚洧

​今年2月感染骨痛热症的覃朝月(中)因血小板过低得留院观察,但通过居家病房计划,她可回家养病,再让医院把医疗服务带到家中。父亲覃懋勉(左)和母亲黄蓉花(右)也能全天陪伴左右。(林明顺摄)

今年2月,53岁私召车司机覃懋勉的妻子和15岁女儿同时感染骨痛热症,女儿到诊所验血的结果显示血小板过低,得去樟宜综合医院急诊部门求医,并留院观察。

一天后,医院职员找上覃懋勉夫妇,让他们考虑让女儿通过“居家病房”(MIC@Home)试点计划在家养病。

覃懋勉说:“我们其实很高兴女儿可以回家养病。医院有规定的探访时段,我们不能够像在家里一样全程陪着女儿。家里也是她熟悉的环境,心理上一定会感觉比较舒服。”

女儿在家休养的三天里,除了每天有护士上门为她验血之外,医院也借给她一个测量体温、血压和血氧的智能仪器,她只须一天自行测量三次,测量所得指标会直接传送至医院。

覃懋勉指出:“女儿有时因睡过头而耽误测量时间,医院还会打电话提醒。护士上门时也能直接解答我们的疑问,直接的个人接触很重要,让整个过程很像享有贵宾待遇一样。”

居家病房计划4月起将被纳入公立医院的主流医疗服务,覃懋勉对此感到欣慰。“女儿当时在急诊部门等了12个小时才等到床位。我们选择居家病房计划,就意味着医院能空出一个床位,其他更有需要的病患的等待时间就会短些。”

另一名选择尝试国大医学组织居家病房计划的梁秀琴(66岁),去年8月在徒步运动时被蚊虫叮咬,没想到引发皮肤感染,得住院观察八天。那是她30多年来首次住院。

“住院几天后,我的情况好转了,我就要求医生让我出院,但是医生还是担心,所以建议我参与居家病房计划,让医院能继续观察我的病情。”

梁秀琴回家后,每天会有一名护士到她家,为她进行静脉注射(IV)抗生素治疗。也有医生和护士团队通过视讯问诊,远程观察她的病情。三天后,她便康复“出院”了。

她说:“在家里休养更自在和方便,医院的食物我也吃不惯,在家里就有懂我口味的老公煮给我吃。”

梁秀琴认为,“住”居家病房也能获得很好的医疗服务。“在我回家之前,护士已经教我怎样清洗、上药和包扎伤口。护士每天来我家的时候也会检查,有时还会让我拍照,给他们看我做得对不对。这项服务很贴心,也很细心。”


国大医学组织四年来已为近4000人提供居家服务

国大医学组织居家病房计划首席临床医生、国立大学医院高级内科顾问医生许倩雯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国大医学组织自2020年以来,已为近4000名病患提供这项服务。

她说,把医院护理带入家中的服务,在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普及多年,但这对新加坡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

人们普遍认为,接受静脉滴注等治疗,就得去医院并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她认为,居家病房试点计划是改变这种传统观念的机会,可向公众展示居家护理的可能性,也对病患安全有益。

“我们展开的研究显示,人们无论在家里还在医院都一样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时间和努力,但如今已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并相信,居家护理也是很好的选择。”

对于卫生部决定扩大居家病房计划,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中更重要的一部分,许倩雯表示欢迎。国大医学组织也准备好为更多病患提供这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