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业者胡乱开病假单的情况,过去几个月引起关注。(示意图/Pixabay)
远程医疗逐渐成为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线上看诊、健康管理咨询和购买药物等便利。然而,便利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特别是诊断上的局限。医生无法通过视频触诊或听诊,病患若夸大病情或有所隐瞒,医生就无法准确判断,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延误治疗。日前发生的滥发病假单案例,揭露部分业者为盈利而惘顾专业道德操守。此外,一些患者把远程医疗当做获取处方药的渠道,加剧药物滥用的风险。
卫生部、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和新加坡医药理事会上个月联合发布内部通告,详细列明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者须遵守的条例,提醒医生在远程看诊时,不能仅根据病患填写的问卷开药和签发病假单,也规定医生不能为远程看诊的病患开特定药物,如受管制或含成瘾风险,以及须指导病患如何使用的药物。
远程医疗业者胡乱开病假单的情况,过去几个月也引起关注。今年2月,远程医疗服务平台PocketCare未与病人通话或视讯就签发病假单被调查。今年8月,另一业者MaNaDr因问诊时间过短滥发病假单,被令停止远程看诊,诊所执照也面临吊销。舆论希望政府能增加对远程医疗业的监管,不过卫生部长王乙康认为,当前的标准仍管用,不应让过度管控妨碍新科技带来便利。
在冠病疫情期间崛起的远程医疗,避免了线下就诊的风险,同时也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疫情过后,远程医疗继续受到广泛欢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自2020年推出远程医疗服务以来,每年完成超过8万次远程咨询,而新保集团去年初推出的的远程医疗服务,也在两年内完成3万多次视频咨询。
今年中,新加坡中央医院启动一项试行计划,让急诊部的非危重病患通过远程诊疗方式更快得到诊治,无须等候三至七小时之久。诊室除了配有用于远程视频看诊的平板电脑大屏幕,也提供血压仪、温度计等让病患测量基本体征的仪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护人员短缺,远程医疗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更加普及。政府可鼓励每个家庭配备基本设备,以便日后更方便进行远程问诊。
远程医疗适用于普通疾病的咨询,也能提供慢性病管理,例如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家庭设备将数据传输给医生,无须前往诊所做检测,对行动不便的年长者尤其方便。鉴于未来科技发展所隐含的庞大潜力,我们不应该让一些个别事件,阻碍我国推动远程医疗发展的进程。
然而远程医疗快速普及所暴露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并采取措施应对。若缺乏适当的监管和规范,它的风险可能会对公共健康体系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须要通过监管,明确规定远程看诊哪些可做与不可做、该做与不该做,包括全程录音录像,以防止服务被滥用或引发纠纷。
远程医疗对医生的经验和观察力要求更高。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生,可能无法察觉到患者表现的细微差异,影响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面诊尚且会出现误诊,更何况远程看诊。除了规定业者必须遵循一套标准作业程序之外,政府也应该要求提供远程看诊的医生接受专业培训,学习从患者的肤色变化、面部表情或身体姿势等细微线索判断病情。
虽然远程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毕竟这是新崛起的医疗方案,大家都在摸索中,因此在推动的同时,有必要明确适用范围,并通过强化监管和提高专业能力来保障服务质量。只有这样,远程医疗才能真正造福更多人群,而不是成为医疗体系中的潜在隐患。
Tags:
;
;
;
;
News Article;
;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
Lianhe Zaobao;
;
;
Emergency Medicine;
;
Patient Care